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加快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持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校园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平台,经研究,决定举办第十一届常州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本届大赛由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常州市科教城管委会、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常州市委等六部门共同主办,由常州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统筹领导,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
二、赛项设置
(一)创新作品项目。重点考察在校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研究开发各种新产品和新材料、革新或优化新工艺流程等能力。竞赛作品可以是独立、完整的产品,也可以是设备或仪器中的零部件,也可以是工艺流程的创新。作品须有能够演示的实物或模型。
(二)创业模拟项目。创业模拟项目为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服务模式或针对生产加工工艺进行创新的改良技术,且在2020年10月30日前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鼓励科技成果项目转化。重点考察学生发现创业机会、分析目标市场、组建创业团队、制定公司战略等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三)创业实践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为实际运营并已完成工商注册的项目,重点考察实际运营的创业项目,鼓励科技成果项目转化。
(四)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论文。有关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三、项目组别
(一)创新作品项目分中职、五年制高职和高校(含高职和本科高校,下同)三个组别。中职组参赛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及五年制高职一至三年级学生;五年制高职组参赛对象为五年制高职四至五年级学生;高校组参赛对象为高中后全日制专科、本科及研究生。
(二)创业模拟项目分职业学校和高校两个组别。职业学校组参赛对象为职业学校在校生(含五年制高职一至五年级学生);高校组参赛对象为全日制高中后专科、本科及研究生。
(三)创业实践项目分职业学校和高校两个组别。参赛对象为职业学校和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6年6月之后毕业,年龄不超过30周岁)。
(四)教师论文项目不分组别。参赛对象为在常高校、职业学校在职教师。
四、申报材料
(一)创新作品项目。创新作品项目报名表(附件3);创新作品的文字说明,新颖性(创新点)介绍;创新作品的完整结构图、原理图、电子线路图等相关资料。一式一份,按顺序装订成册。
(二)创业模拟、创业实践项目。创业项目报名表、商业或项目计划书(附件4)。一式五份,按顺序装订成册。
(三)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论文。需提供PDF电子文档。
五、其他
(一)组织申报。创业学院根据申报材料内容严格审核,组织校级初赛和材料申报工作,杜绝抄袭或弄虚作假,同时履行好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二)申报名额。创新作品专项赛每校不超过8个;创业模拟项目每校不超过2个;创业实践项目每校不超过3个。根据申报情况,大赛组委会将依照申报材料进行项目初评,遴选优秀作品(项目)参加展评会或现场答辩,初评成绩不计入最终评审。
(三)已参加往届市赛和省赛的获奖项目(作品),原则上不得再次申报。
(四)获奖项目将颁发荣誉证书并择优给予项目经费扶持,优先推荐上级有关赛项,优先入驻常州科教城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孵化,给予项目注册、房租减免、科技创新、创投融资等服务及政策扶持。
(五)组织申报。各二级学院要开展好大赛的宣传发动,做好校级初赛和材料申报工作,并对选手参赛资格、申报材料内容严格审核,杜绝抄袭或弄虚作假,同时履行好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做好参赛师生展评(答辩)前14天的健康状况监测。
(六)后续工作。后续参赛事宜由创业学院另行通知。
请服装学院参赛师生将申报材料按照项目装订成册,连同报名汇总表(附件6)报送至8321办公室,同时报送PDF电子文档(电子文档文件名一律用项目名称,请勿用作者姓名或其他),材料不全或逾期报送的,不予受理。联系人:薛怡,电话:86336153。创业项目展示介绍视频及陈述PPT,展评(答辩)前5天提交,另行通知。12月7日前,将所有材料交至8321办公室。
附件:关于举办第十一届常州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常教高职〔2020〕8号).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