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闯关:
在社交场合初次见面或与人交谈时,双方应该注视对方哪里才不算失礼?
表示忏悔和深切道歉的是弯腰是弯多少度?
涉外拜访的最佳时间应选择在什么时候?
亲爱的同学们,上述问题你们都会回答吗?可不要小看这几个问题,它们涵盖了日常社交礼仪、职场礼仪、涉外礼仪三个方面的内容。众所周知,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有着博大精深的礼仪文化,下面由我带诸君共同领略中华五千年璀璨文化中的独特夺目的礼仪之美吧。
一、礼的前世今生
《礼记·礼运》记载,礼仪起源于原始的祭祀活动。在久远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充满了好奇与敬畏,敬天、敬地、敬人鬼,以求平安万顺。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礼仪成型并被打上阶级的烙印。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纳“仁、德、中庸、和”等理念入礼,充实丰富了礼的内涵。随后礼仪进入成熟发展期,成为统治者的精神统治工具。
从祭神祀福到“以理释礼”, 礼仪从精神到物质层面不断发展演变,深深渗透到人们精神、观念、制度、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等,它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准则和秩序,规范着人的道德和行为,也是人与人交往的方式。
二、礼的精髓之美
中华礼仪文化渊源流长,丰富、成熟,其精神意蕴和历史价值具有审美化特征,不仅是礼仪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动力,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
1、礼之美气质仪态之美。奥斯卡经典电影《窈窕淑女》中,奥黛丽赫本饰演的普通卖花女在6个月内奇迹地变成了由内到外都散发出典雅气质的“窈窕淑女”,靠的就是系统地学习各种得体的社交礼仪。
2、礼之美尊重仁爱之美。“礼者敬人也”,诚敬谦让,和众修身是礼仪交往的核心原则,即与人交往时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人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更是发自内心。
3、礼之美——秩序规范之美。礼仪是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礼仪集萃》写道:“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
4、礼之美——明德修养之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礼仪是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深含对德性的追寻,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5、礼之美——文化自信之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博大精深的中华礼仪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历代中国人民思想观念和民族情怀的集中体现,是华夏文明的独有标识,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三、礼仪达人的修炼宝典
1、知礼重礼。提升文化自觉性,将主动学习和了解礼仪文化知识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重视中华礼仪文化的传统价值和当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礼仪文化的提炼与继承。
2、习礼守礼。
第一,礼在仪容仪表。注意个人仪表,重视仪表整洁、得体,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第二,礼在言辞举止。在家尊老敬贤,践行家庭成员关系礼仪、长辈晚辈之间礼仪;在校遵纪守规,践行毕业离校礼仪、课堂礼仪、图书馆礼仪、同学之间礼仪、师生之间礼仪;在职场践行商务礼仪,待人接物分寸得体。
第三,礼在修养德行。德辉动于内,礼行诸于外,待人接物以相互尊重、平等待人、诚实守信为原则。要以仁德为核心来锤炼自己的个人品格,促进道德培育和修养提升。
3、承礼创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要从优秀礼仪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礼仪文化的生命力,为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建设、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力量源泉。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只有人人践行礼,共同播种礼仪之美、酿造礼仪之美、展现礼仪之美,才能让中华礼仪之美内化成人们的一种精神;物化成社会一种的常态;变成为民族的一种素养,而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既有较高道德修养,又魅力四射的人。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