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学习强国 作者:马晓非
说起精神卫生,不少人会觉得有些神秘。其实,精神卫生并不神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许昌市建安医院副院长寇建华指出,“精神卫生的涵盖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障碍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从胎儿期到临终时,人生各个年龄段都会有一些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人在不同的年龄段,有哪些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呢?
在胎儿期,做好准妈妈的情绪管理,不仅关系到孕妇在孕期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胎儿的健康和孩子出生后的人格培养。研究表明,孕期紧张、抑郁和动怒,可能会引起胎儿发育、情绪等方面问题。
婴幼儿(0到3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精神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孤独症、拔毛发、擦腿综合征等。
学龄前儿童(4到6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孩子容易出现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孤僻、不合群、任性等问题。
学龄儿童(7到12岁)和青少年(13到18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厌学)、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非自杀性自伤、鲁莽冒险),以及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贪食等问题。
中青年(19到55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有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人们出现睡眠障碍和心身疾病。
中老年(55岁以上)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退休、空巢、家庭或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这些问题会使中老年人出现失落感、孤独感,甚至导致抑郁症、焦虑症和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指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此类患者会出现身体疼痛、眩晕、心慌、胸闷、腹泻、食欲不振、脱发等各种症状,做了各种检查却没有发现明确的躯体疾病或症状与检查结果不一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进行精神卫生干预。”寇建华说,“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躯体疾病也可能引起心理问题。”
另外,各类自然灾害、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事故,除了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之外,还会给人们造成明显的心理痛苦,严重者可引发精神疾病。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又不能有效进行自我调整,应及时找专业的精神卫生医生进行心理干预,以免症状进一步加重,最终发展为精神疾病。